水稻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日子,杂草也开启了疯涨模式,为了让稻米籽粒更加饱满,除草是巴彦高勒镇兴隆村张权最重要的任务。每天顶着30多度的高温,穿着密不透风的水衩在泥里行走,拔出一棵棵杂草,汗流浃背、很是辛苦。看着这股干劲,谁能想到这是一位60岁、身患重病的老人。
庭院的几亩水稻一部分自己食用,一大半要通过京蒙帮扶渠道送到北京的餐桌,每年能有4000元收入。但这只是他收入很少的一部分,60多只羊才是他收入的主要来源。
看到现在的条件,很难想象到他原来的样子。张权患有肝硬化,看病支出拖累了一家人的生活。“共产党从来没让咱老百姓失望过!那几年我家就是靠低保活过来的。”但是要拔出穷根子还要有更给力的政策。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一家4口人的日子开始有了质的飞跃。靠“菜单式”产业奖补资金购买了40只基础母羊,又通过住院治疗把病情缓解了,不仅不再拖累全家,还有了干零活的能力。提起这次住院张权心里充满感动,报销了3.4万元,报销比例达到90%。“咱一个小老百姓,看病还享受了这样的政策,真是不敢想啊!”
而今,羊群已经发展到60只,期间还获利颇丰,摘了穷帽子,生活更有底气。张权闲心一家人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。
|